Storyteller/Ruei
愚公移山是個從小聽到大的故事,大意是一位老人執意要將擋在家前又妨礙交通的兩座大山:太行及王屋移走,最後其意志感動了天帝,天帝派了大力神夸娥氏的兩位兒子在一夜之間幫忙把大山搬走[1]。這樣的一個寓言故事出自於《列子‧湯問》,目前多數學者認為是由春秋戰國時代的鄭人列禦寇所著之道家典籍[2]。一般來說,寓言都是一些具有警世意味的故事,主要是勸諫君主所用,也就是想像出來的。但想像通常也會有所憑據,說故事者觀察到一些現象,再靠想像力做出解釋,也因此出現了神話地質學(Geomythology)[3]。
神話地質學是一門有趣的學問,由Geology(地質)、跟Myth(神話)所組成。主要是追尋世界各國著名的神話和傳說,並研究出一套合理的科學解釋。你的腦袋是否開始跑出諾亞方舟大洪水、女媧補天等等故事了呢?或許你也曾想過有很多關於神話及傳說方面的解釋,歡迎大家分享或者來投稿!當然推測的過程中,如果可以有更多的資料及研究去輔助,就會越接近現實。而我沒有到過愚公移山的地方進行科學研究,就讓我當個不負責任的鍵盤神話地質學家,來為大家做個堪稱合理的解析吧!
追尋歷史文獻
太形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萬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陽之北。
從原文中可以發現,太行山(又作太形山)與王屋山本來是在冀州之南、河陽之北的。在周朝以前,對於地域的劃分可分為九州[4],冀州約莫是現在黃河以北的河北、山西等省分,至於河陽在這邊可以做兩種解釋:一為黃河北岸,中國人認為山的南面及水的北面稱為陽,而山之北與水之南則為陰[5];另一種則是春秋的地名,位在晉國內,這兩種解釋的位置其實是差不多的。但不管怎麼說,我們都可以確定過去天神還沒派人來移山之前,這兩座山大致是肩並肩座落於淡紫色的圈內(圖一),不過跟現在的太行山及王屋山似乎也沒有差太遠,雖然就我們的認識,太行山應該是整座山脈(綠色區域)。
帝感其誠 ,命夸蛾氏二子負二山,一厝朔東,一厝雍南。
朔方之東,也就是現在山西省的東部,雍南則是雍州南方,也就是現在的西安,如果現今看到山的位置是被搬動後的結果,這跟現在兩座山的位置差太多了吧!也許當初的地理觀點可能與現在不同,我們應該換另外一個思維模式,從現在已存的事實去回推答案。
如果點開Google Map去搜尋愚公,你會找到愚公故居,就在王屋山世界地質公園附近,這裡可以聽到另外一個版本的故事:愚公一家是住在王屋山一條南北向山脊的西側,為了生活每天都要去山脊東側的小有河取水(圖二),為了節省時間因此決定挖開山路取捷徑。利用Google Earth從南側看過去,的確可見現今的小有河位置與愚公故居中間橫放了一座大山脊,不過衛星雲圖似乎已經找不到小有河的河水了(圖三),而現今處處山谷與被開發的山頂與數千年前的先秦時代應該相差甚遠,就把想像力拉回滿是森林的王屋山吧,從地形上看來小有河應該是大店河的支流。如果從愚公一家人的需求上來看,可能不需要搬開大山,只要開出有一條好走的通道從山脊中間過,似乎會比較接近事實,畢竟寓言故事為了能說服人多半會有點誇飾嘛,像是原文提到方700里,換算成現在大約是一個半徑要有290多公里的山[6],這座山光是一半就把整個山西省吃掉了,是比較誇張些。
災變與均變
從上面資料看來,天帝如果想幫忙,可能只需要對太屋山的山神震怒一下,讓山神抬起腳來,讓出一條通道給愚公就可以了。如果在地質作用上,想要讓一座山的一處被抹掉,也可以有很多種方法,就連單純的風化、侵蝕作用都會讓山變矮。
過去學者曾為了地質作用的機制而出現兩大派別的鬥爭,災變說與均變說。災變說認為地質現象都是由一次次大事件所造成的,比如說大洪水、大地震,進行一次短時間、巨大能量的事件足以改變地表地貌;均變說則是認為,這些都是由緩慢且持續進行的地質作用所造成的,例如河流的侵蝕、風成砂丘的堆積與遷徙,而如果深入去探索,你會發現這些知識上的鬥爭與宗教介入息息相關,不過這又是另外一段故事了。現在的地質學家,確認這兩種學說都有可能形成地質記錄,因此較合理的應該是「物理及化學作用亙古不變,但發生的強度、頻率、時間長短不盡相同」的想法。
從整個故事看來,事情是在一夜之間發生的,看來是快速、高強度及高能量的作用造成了「移山」現象,比較偏向激情四射的災變理論。如果要從大洪水與大地震選一個的話,我會選擇大地震,畢竟洪水要大到影響山脊,那比山還低海拔的愚公一家應該早就嗚呼哀哉了,但地震造成走山有可能不會影響到愚公他們家。但也有可能是愚公一家亂挖坡腳,洪水一來就更容易坍掉了?不過人為因素太複雜,先單從自然的角度去看吧!
尋找古地震
要有地震,常見的原因是斷層活動,看地圖會發現到太行山東麓出現很明顯的地形差異,那就是太行山東麓斷裂帶(斷裂是中國對於斷層的用語)所造成的,這條超長的斷裂帶可以延伸至北京,而中國地震局對於這一區塊的地震帶歸類為河北平原帶,另外在太行山以西則是山西地震帶[7]。如果要可以使得王屋山發生災變的話,也許東側的影響更為巨大。
古地震紀錄可以從現場挖溝看斷層剖面的方法得知,但無法到現場的我,能做的就是去找找文獻記錄了,好在古代中國人認為天有異變與王室的興衰有關,因此異象都會被記錄下來,可以從《竹書紀年》這部編年體尋找蛛絲馬跡[8]。《列子‧湯問》出於春秋戰國時代,就表示愚公至少要比這時早,因此我設定的範圍為夏朝到周朝,搜尋的關鍵字是地、動、震、崩、塌,如果紀錄沒有明講地震,也不能確定是否有地震發生,但發生山崩的紀錄也可以作為參考,列表如下:
# | 朝代 | 紀年 | 事件 |
1 | 夏 | 發 七年 | 陟。泰山震。 |
2 | 夏 | 桀 十年 | 五星錯行,夜中,星隕如雨。地震。伊、洛竭。 |
3 | 夏 | 桀 三十年 | 瞿山崩。商師征昆吾。冬,聆隧災。 |
4 | 商 | 帝乙 三年 | 王命南仲西拒昆夷,城朔方。夏六月,周地震。 |
5 | 商 | 帝辛 四十三年 | 春,大閱。 嶢山崩。 |
6 | 周 | 周幽王 二年 | 涇、渭、洛竭。岐山崩。 |
對照圖一,可以發現這五個事件中,1發生於山東的泰山,太東邊了,影響甚小。4這個地震是發生在商朝西邊的小弟「周」,當時仍為西伯侯的周文王剛建國八年,位於山西地震帶,影響到王屋山的機率不高,5跟6發生山崩的山也都位於山西地震帶(嶢山位於藍田縣、岐山則在西安東邊的岐山縣)。剩下2跟3這兩個事件,伊、洛指的是伊水跟洛水,它們位於洛陽附近,是黃河南方的支流,如果地震能讓河水枯竭,多半是崩落的土石堵塞河道,瞿山位於現今河南鄭州的鞏義市內,在洛陽的東北方。瞿山崩,及為大澤,水深九尺,這也是形容土石崩塌堵塞河道所形成的堰塞湖。2與3皆發生於王屋山南邊,就地體構造來看與王屋山、太行山東麓皆為同一個斷層帶,如果愚公真得到了上天的幫助,走了山,大概也可能會是在夏朝末年這時候吧?
後記
-
是否真有愚公這個人,移山這件事情仍未證實,所以文章所述純屬臆測。推論只能就現有的史籍資料去進行部分推斷,因此這並非是一套完整的科學,可以當作尚未被驗證的假說看待。
-
為了行文的流暢度,地質理論的部分簡化了許多。例如災變並不一定只有地震與洪水,王屋山發生崩塌也是有可能是山西地震帶造成的,但太行山東麓斷裂帶所造成的影響可能更大,機率更高。
-
文中未曾討論到崩塌的型式,有可能是順著層面滑動的順向坡、大量的岩體被節理面切成一塊塊的塊體崩塌、圓弧形的大規模崩塌等等,這些也都是有趣而且值得被重視與討論的話題,因為它關係到當地居住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
參考資料:
[1] 文化課教材(初級):愚公移山(成語故事),大紀元教育園地,2007.01.22
[2] 列子,維基百科
[3] Geomythology,維基百科
[4] 九州,維基百科
[5] 山水之陰陽,澳門基金會
[6] 一里,台灣wiki
[7] 地震帶,維基百科
[8] 今竹書紀年,維基文庫
延伸閱讀:
- 韩慕康等人(1983)太行山东麓斷裂帶南段第四纪構造應力場的地貌表現,地理學報
-
張岳橋等人(2003)太行山南缘斷裂帶新構造活動及其區域運動學意義,地震地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