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SA用地質資訊幫冥王星的大愛心上色

Share

Storyteller/Ruei

2015年7月14日由新視野號上搭載的長程勘察相機(LORRI)拍攝的冥王星的彩色照片,可以見到右下角有一個心型的淺色區域。(照片來源:維基百科)

先來回顧一下2015年七月中時,NASA新視野號經過冥王星時拍攝的照片吧!當時新視野號為了紀念發現冥王星的天文學家克萊德‧湯博(Clyde William Tombaugh),載著他一部分骨灰踏上了前往冥王星的旅程。在拍攝照片中,可以看見冥王星有一片巨大的淺色區域,也因為它的形狀而被NASA暱稱為冥王星之心,在2015年7月15日時,被正式命名為「湯博區」(Tombaugh Regio)。就算冥王星已經從太陽系的行星中除名了,被降級為矮行星的它依舊非常複雜,值得探索。

NASA科學家經過將近半年的努力,將新視野號回傳的資料建構出一張地質圖。這張圖從上到下約有2070公里,主要是大愛心的左半邊,包含一片遼闊的氮冰平原(固態氮),暫稱為「史波尼克高原」(Sputnik Planum),以及它周遭的地形地貌。圖上每一種顏色代表一種地形特徵,是用可辨識的地表線理及型態上來做區分的,像是平整、丘狀、崎嶇、坑穴等等。照片有它的辨識度,這張圖上每個像素約是320公尺,意味著圖資不是絕對精準,但是相對上來說仍具有參考價值。

地質圖建構的區域位於「史波尼克高原」(Sputnik Planum),圖上不同的顏色表示不同的地形特徵。(圖片來源:NASA/JHUAPL/SwRI)

在史波尼克高原上被藍色及綠色的單元佈滿,這是兩種不同的地形樣貌。藍色主要在高原的北邊到中央區域,是一片被黑色線段切成一塊塊的蜂窩狀地形(暫譯,原文為cellular,形容像細胞分佈的樣貌),黑色線段是氮冰高原上的槽溝。綠色的單元分佈在高原南區,是平整(smooth)或是坑穴(pitted)平原。在史波尼克高原西邊邊界分佈著塊狀山脈(blocky mountain ranges),用紫色表示混亂(chaotic)的地貌,而東邊邊緣出現稀疏的幾個山丘,用粉紅色表示。

史波尼克高原(Sputnik Planum)以及它周遭的地形地貌。(圖片來源:NASA/JHUAPL/SwRI)

 

邪神克蘇魯的形貌,章魚頭,背部有巨大的蝙蝠皮膜翼,是水的象徵。(圖片來源:Amio Cajander’s Flickr)

 

地質圖的南邊角落有一片紅色,暫定名稱是「萊特山」(Wright Mons),被認為很可能是冰火山(cryovolcano),冰火山的噴發物為水、氨、甲烷這一類的揮發物,而不是岩漿,就像是泥火山是泥漿一般。地質圖的西邊有一片暗棕色的區域,被認為是崎嶇高地,暫定名稱為「克蘇魯區」(Cthulhu Regio)。原本NASA從整個形狀看來將它稱為鯨魚,而在2015年七月時改以克蘇魯區稱呼它,靈感來自於美國小說家霍華德所建構神話世界中的邪惡存在:邪神克蘇魯。在霍華德的世界裡,克蘇魯象徵「水」的存在,是舊日支配者之一,頭部像章魚,臉上長滿觸手,身體佈滿鱗片,在背部有巨大的蝙蝠皮膜翼。像臉上長麻子一様坑坑疤疤的地形用黃色表示,都是一些大的隕石坑所構成。

研究這些地形的邊界是如何分佈以及截切關係是很重要的一件事,科學家可以透過這些線理去推測地形形成的先後關係,不需要到現場勘查就能建立出相對年代。例如,黃色隕石坑的線理覆蓋於周遭地形之上,因此很明顯可以看出隕石坑是最晚形成的。生產這樣的地質圖可以了解冥王星上有哪些地方發生過哪些地質過程,還有過程與過程之間的相對先後關係。但也許正如網路上流傳的悲傷故事一樣,冥王星超級需要我們的愛與關懷。

 

對原文章有興趣的朋友請參考:

Putting Pluto’s Geology on the Map, NASA, 2016.02.12

 

延伸閱讀:

NASA Maps Geology of Pluto’s ‘Heart’, GeologyIN, 2016.02.22

你知道冥王星上的心形是怎麼來的嗎?這是一個悲傷的故事,新唐人電視,2015.07.16